距離你兵役期滿退伍不過短短三日,我們一點一滴的收拾著行李,處理雜事,才覺得你回來了,回到我身邊。

又一次,到了說「早安,晚安,路上小心」的時候了。

 

一定有很多的人會質疑,我們這樣帶著半歲多的孩子去東南亞一個多月的背包旅行,要怎麼確保孩子的安全呢?

其實,意外天天都有,在哪裡都有危險,除了預防問題的發生,我想很多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加強的是危機處理,如果知道怎麼處理,就不致於慌張手足無措,或許因為我護理的背景,和啟文對於東南亞環境的熟悉,並不是讓孩子暴露在危險之中,而是我們準備好要出發這件事情,也篤定我們願意接受旅途中種種一切,不論好的、壞的。

 

出發前兩天,孩子開始斷斷續續的在發燒。


當體溫高於38度C時就會判斷為發燒,當然可能因為個人的基礎體溫、衣著、天氣或是環境溫度有些微的差異。

一些免疫學的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退燒藥可能因為壓抑免疫反應,反而減緩呼吸道病毒被清除的速度、增加動物敗血症的死亡率,所以說發燒並不是我們印象裡的壞事,這表示我們的身體正在和細菌或是病毒對抗,自然的免疫機制正在作用,所以當身體出現發燒訊號的時候,應該先注意有沒有其他的不適,例如:呼吸道症狀的咳嗽流鼻水、腸胃道症狀的嘔吐腹瀉、肌肉痠痛、食慾不振等等,除非是腦炎腦膜炎等直接影響腦部的疾病,41度C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病人腦部直接造成傷害。

一般大人小孩都一樣,沒有特殊疾病的情況下,如果發燒的時候沒有伴隨嚴重的不適並不一定須要立即服用退燒藥物,先減少衣物及被蓋,使用微溫的水洗澡或是擦拭身體,多喝水多休息,通常可以緩解,但仍須注意體溫的變化。另外還可以補充一點綜合維他命或維他命C,喝一些運動飲料也可以補充電解質,兩歲以上小朋友可以將運動飲料對半加溫開水飲用,若是像我一樣的小小朋友持續哺餵母乳可以增加抗體喔。

但曾患有熱性痙攣 (febrile convulsion)或伴有癲癇發作的神經系統疾病的孩子,仍需要盡快就醫。

 

這兩天裡面我們日夜陪著小王子,發現小王子並無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等的症狀,活動力佳,發燒頻率約一天兩次,集中在夜間,所以我並沒有給予任何退燒藥物,減少被蓋,用乾洗手液倒在濕紙巾擦拭四肢,增加水量的攝取,大多兩個小時左右可以自行退燒。

密切觀察兩到三天,仍有發燒情形,就算無其他不適,一歲一下的孩童仍建議就近診所就診。

出國當天早上我們帶去附近的診所,醫生檢查之後告訴我們若是一歲以上孩童這樣的情況還可以回家在觀察,但因為我們要出國,且小王子只有足六個月,建議至大醫院診查。

我們帶著小王子到離家最近的義大醫院急診(因為是週末否則無嚴重的病況仍以門診就醫為優先),掛號之後醫生診查,喉嚨並無明顯發炎,咽喉些微紅腫,判斷有可能是小兒玫瑰疹,但仍建議留取尿液排除孩童常見的泌尿道感染,所以我們在急診小兒區留院觀察,很快的留取尿液等待結果。

距離登機時間倒數七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醫生也詢問我是否要給予小王子退燒藥物,其實這幾年醫療體系對於醫病雙向溝通越來越重視,人們對於醫療的知識與自主性提高,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是相對的因為我在醫院工作,時有所聞對醫護人員的不尊重,要求立即安排床位或是處置,新聞也常出現告醫院告醫師告護士的醫療糾紛。

身為一個醫護人員我也同時是病患家屬,我也當過病人,我明白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或是家屬身體的不適都是很關切的,質疑醫療並不是一件壞事,事實上醫療對錯通常也不會有明確的界定,我在輔英大學就學時,學校很強調批判思考的重要性,醫療行為的本身要具有多方的思考,尋求最佳的處置,但是,信任醫療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尊重醫護人員的專業,並且適時的提出疑問與諮詢我想都能得到妥善的解答,我們在醫療的過程裡也應該學習避免針鋒相對與適時的等待,台灣的醫療基礎教育並沒有對於疾病的輕重緩急做出明確的宣導,所以常見大醫院的急門診人滿為患,苦苦候床,這樣的問題我想暫時是無解的,但我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些醫療常識,與自己的相關經驗分享。

回到醫生問我退燒藥物的給予,雖然給不給都可以,但是因為小王子就診時仍在發燒,且有些焦躁不安,所以醫生開立了退燒藥物使用,約一小時左右燒退了,尿液檢查結果沒有感染情形。

我和醫生討論,有兩種可行的方法,第一是延遲機票約五天等小王子完全康復,這是保險的方法,第二種是可以出國,但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如果仍有持續發燒不退,兩次發燒時間變密集,其他的不適症狀出現,仍依該當地就醫,或者立即回台就診。

這次的長途旅行,考量機票簽證還有回國復職等等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且小王子的狀況看起來還好,也極像玫瑰疹的症狀,於是醫生給予我藥物,我們辦妥離院,就驅車回家準備北上搭機。

 

距離登機時間倒數五小時。

 

2012.09.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y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